
30 分鐘訓練,全面提升你的登山表現!
Share
30 分鐘訓練,全面提升你的登山表現!
每週進行兩次,作為單獨訓練或加入你現有的運動計畫都可以。整套訓練由兩組超級組合(連續進行的動作,中間不休息)組成,每組循環之間休息 1–2 分鐘。
Super Set # 1: (目標是完成 3 組)
- Pushups: 20 下
- Bulgarian Split Squats: 10 下 (替代動作: walking lunges)
- Dips: 10 下
- Standing Obliques Crunch: 10 下 (替代動作: side planks)
* 休息 1–2 分鐘(依心率調整,盡量維持在第 2 區間)
Super Set # 2: (目標是完成 3 組)
- Planks: 1 分鐘
- Step ups: 每腿 10 下
- Pull ups: 盡可能多下
- Weighted Glute Bridges: 10 下
為什麼這組訓練能有效提升登山能力:
- 模擬登山時的心率區間:登山時大多處於 Zone 2 或 Zone 3 心率區間。這套訓練就是針對這些區間設計,幫助你在實際登山時擁有更好的肌力與耐力。
- 強化平常較少使用的穩定肌群:登山時會動用到許多平常較少訓練到的穩定肌群,這些肌群往往就是造成疲勞或受傷的原因。這套訓練針對這些穩定肌進行強化,提升穩定性與持久力。
- 核心肌群是預防受傷的關鍵:核心負責維持全身平衡,當你背負重量登山時,核心的負擔會更大。這套訓練針對腹部與臀部等核心肌群,加強身體穩定性,降低受傷風險。
要使用多少重量?
這取決於你的起始體能狀況。一般來說,建議一開始使用比你實際能承受的重量「更輕」,因為這套訓練會啟動許多你平常不常使用的肌肉群。為了避免初期受傷,建議從輕量開始。大部分的動作在第一週只用自體重量就足夠,先讓身體熟悉動作。
目標是完成每個超級組合的 3 組循環。一旦能穩定完成,就可以開始逐步增加重量。
**我的訓練目標是下肢負重略高於登山背包重量。
例如我的背包平常是 14–16 公斤,有時會到 20–24 公斤,所以我設定的最大訓練重量目標是 30 公斤(雙手各拿 15 公斤)。當你達到這個重量目標後,不需要再一直加重量,可以選擇增加次數,或加入更多動作來延長訓練。
如何延伸這套訓練?
可以加入一些額外動作來強化效果,例如:
- Turkish getups, kettlebell swings, calf raises, walking lunges
- 這些動作都能進一步強化關鍵肌群,提升整體穩定性與耐力。你也可以在訓練結束後加上一段坡度跑步機訓練,繼續維持在 Zone 2–3 的心率區間。
什麼是 Zone 2 和 Zone 3?
對大多數人來說:
- Zone 2 心率約在 110–125 下/分鐘,此時呼吸輕微但穩定(會因人而異)
- Zone 3 約在 125–150 下/分鐘,會感覺呼吸較急促,開始微微出汗(就像剛爬完 1~2 層樓梯)
如果你喘得很大聲、汗流浹背,那很可能已經進入 Zone 4,這時建議你放慢速度或稍作休息。